097 板上钉钉,就等着尘埃落定了 (第3/3页)
只不过这是内刊,所以一般来说不能那么叫,就改叫杂志部,属于宣传科管。 红光机械厂虽然只有八千多人,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 这里不光有食堂保卫科等工厂必备的部门,还有小学、医务室、电影院、印刷厂、杂志部、文工团等等等等的附属部门。 可以这么说,一个红光机械厂,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区,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比下面的大多数乡镇都要强,甚至都超过很多小县城。 至少国内此时大多数的乡镇,是没有固定电影院,也没有固定的杂志社跟文工团的。 但一个小小的红光机械厂,就全都有。 要不说是京城国企,就是不一样。 不过,你以为基础设施好,这就是好事儿? 那也未必。 说起来,为何红光机械厂年年亏损? 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附属部门太费钱。 其实工厂的主体车间,也就是生产部门还是很赚钱的。 哪怕技术再落后,技工再断层,可毕竟是八三年,工业品稀缺的时代,基本上只要是工业品,现在就不愁卖。 更何况,现在依旧是计划经济占主体的时代,什么都是定计划看指标,所以工厂生产的零部件,从来都是根据计划来,也从来都不愁卖。 工业品真正走向价格双轨制,也就是做够计划的,多出的部分可以自己做主,以市场价往外卖的时代,那还得是八四年之后。 所谓倒腾批文的时代,基本就是指八四年之后。 可在八四年之前,至少国企都是严格按照计划来,生产多了没用。 这也是为何车间工人都那么懒散的原因,因为生产多了没奖励,当然没积极性。 结果就是,企业的计划是一定的,收入是一定的,但就算你不招新人了,原来的老人总要成家立业啊,总有子女亲属啊,这些人总要有工作啊。 怎么办呢? 工厂车间的招人指标是死的,那就只能扩展附属部门,通过附属部门来吸纳工人家属。 所以啊,现在基本所有的国企,都热衷扩充附属部门。 无他,扩充附属部门,就是给员工福利,到时候不但员工满意,自己也能从中捞好处,大家都满意,何乐而不为。 至于代价么,自然是财政出了。 反正钱不够,跟政府要钱就是了。 人都是好逸恶劳的。 收入差不多的情况下,当车间当工人多累啊,谁不想去清闲的附属部门喝茶看报纸啊? 在电影院放放电影,在文工团跳跳舞,在杂志部喝喝茶,不比在车间汗流浃背的干活爽? 时间一长,附属部门的人越来越多,机构越来越臃肿,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,可不就年年支出大过收入嘛。 当然了,以上那种情况,都是万恶的六七十年代,是特殊情况造成的,已经遭到了彻底的批判。 改革开放后,上下都讲改革,工厂当然也要改革。 在大环境没变之前,工厂要改革,只能是小改,也就是开源节流。 在没法开源之前,工厂只能想办法节流。 怎么节流呢? 生产部门无法节流,那就只能从工厂的附属部门想办法。 目前来说,所谓的节流,就是附属部门也不收人了,哪怕工厂的职工家属也不许进。 除非特殊情况,比如领导特批。 就好像曹志强,他就属于情况特殊的特批情况。 而像是内刊杂志部这样的清贵地方,更是一早就关闭了进人阀门。 从这个角度看,厂里能让曹志强去杂志部,搞内刊,真的是很照顾他了。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,尤其是新闻舆论的压力,曹志强哪怕写诗很出彩,他也不太可能从车间转来这里。 这年头会写诗的工人多了去,也没几个因为会写诗就立刻调岗位的。 当然了,那些个会写诗的工人,名气跟影响,都远没有曹志强大就是了。 然而,当曹志强真的来了红光天地杂志部后,还是为这里的环境感到震惊。 他是万万没想到,这个所谓红光天地杂志部,或者叫编辑部,居然是一个养闲人的养老院,还是个爱来不来的,自由度超高的地方。 这可真是……斯巴拉西!唐居易的重生四合院,开局是八十年代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