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 李牧,缺德带冒烟 (第2/2页)
我重重有赏!” “没有。”张延龄耸耸肩,“我想了三天三夜,也没想出来办法。” “你……” 弘治皇帝听闻,一捂胸口,险些一口气没上来提前驾鹤。 心里大骂张鹤龄不是个东西,就你们哥俩天天在朕面前晃,天天气朕,朕得少活十年! “姐夫,我没想出来,可有人把问题给解决了。” 张鹤龄正了正衣襟,昂首挺胸,底气十足,“小老弟儿……不是,臣的意思是,陛下知道报纸吗?” 报纸? 弘治皇帝看向其它人,大家都是摇摇头。 大家都知道邸报,大明朝也有邸报,但没听说过报纸。 邸报最早出现在好好,负责传递各种朝廷政令的。 到了唐宋之后,才正式命名为邸报。 明朝还设立了专门的通政司衙门,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和发行。 到了清朝的时候,才改名叫做京报,里面的内容也从单一朝廷的政令变得多样化起来。 无论是中原的《邸报》还是西方的《每日纪闻》,都是古代的媒介,现代报纸的雏形。 真正做到收集有关法庭、城市动态以及贸易信息等新闻的报纸,是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颇为流行的威尼斯小报。 但是,这一切,都是建立在邸报基础之上的,都是以邸报为雏形。 基本上,现代很多东西都是中原古代搞出来的,老祖宗们搞事业的时候,西方还穿开裆裤呢。 “你详细的和朕说,说好了,朕重重有赏!” 不止是弘治皇帝,就连三阁老,以及王恕等大学士,也顿时来了精神。 张鹤龄组织了一下语言,把李牧对他说的话重新复述了一遍。 大概意思就是把通政司衙门的邸报、朝报、条报、杂报等报刊进行全面性的整合,组织成全新的报业体系。 让其具备三大特性:刊载新闻;定期出版;公众发行。 并且把报纸分成报头、报眼、版位、板块、栏目等等。 让它能使大明朝的政令路线,方针政策、工作任务方法,最迅速最广泛地和百姓们见面。 朝廷的政令一直都很好,可就是不能及时有效的下达到地方。 交通不便利只是一小部分,更多的是县级以下的官员不作为。 报纸可以每七天一刊,先在顺天府推广,然后逐渐普及全国。 虽然受制于交通影响,远的地方报纸会到的晚一点,但只要百姓能看到,晚一点儿也无所谓了。 如果通政司衙门、东厂、锦衣卫三方联合,报纸就能下发到县级别一下。 通政司最底层的部门落实到了县,但拱卫司和东厂却是县以下,包括诸多卫所。 如果是锦衣卫、东厂监督,通政司的做事效率也会提升很多。 弘治皇帝欢喜连连,但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,受制因素太多了。 弘治皇帝深吸了一口气,“延龄,你的提议是好的,但百姓不识字的问题,怎么解决呢?” “这……”张延龄使劲的挠挠头,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,“这些……你女婿也没说啊!” 槽! 弘治皇帝直接爆了粗口:我他妈早就该想到…… 三阁老和王恕等大学士也是一阵骂娘:这李牧忒不是个东西了,出主意就出了一半,真特么缺德!打小我就疯的大明:家兄朱厚照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