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五六章 极端的尽头还是折中 (第2/3页)
核心防护式战列舰的吨位增加之后,也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核心防御水平啊!
在原有的地球海军历史上,纯粹的“绝对核心防护”设计,与传统的保守的分级防护设计,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暂。
基本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,总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存在过。
当时又正好是海军条约导致的“海军假日”时期,各海军强国都没有造新船,大部分设计被枪毙在了设计图上。
到了二战爆发前夕,那些新时代的新锐战列舰,除了“最终决战兵器大和”以外,基本都是两种思路的混合体了。
都是“受到核心防御观念影响的激进版分级防护设计”。
或者“借鉴分级防护设计思路的优化版核心防御设计。”
这种设计方向其实最困难掌握的。
防护装甲要分级设计,要分几级?具体怎么分?
战舰上的不同区域和设备,应该分别分到具体哪一级?
不同等级的装甲厚度比例差值要取到多大最好?
主装甲和水平装甲要占多少比例?
在没有计算机模拟的时代,很难直接找到真正的最佳区间,只能依赖海军和设计师的经验。
所以,虽然历史上绝大部分二战新锐战列舰,都是这种风格的设计,但是设计效果却参差不齐。
设计优秀的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被后世津津乐道。
设计经验不足的俾斯麦级,被嘲讽为最优秀的一战战列舰。
最终决战兵器大和本来就不准备通用,回去采用最极端绝对核心防御设计了。
现在,在这个世界,在朱靖垣的指导下,大明工匠也是直奔混合设计的最终目标去的。
但是朱靖垣本人其实只知道理念和方向,根本没有能力把握“激进和保守之间的度”。
工匠们同样没有足够的经验,在朱靖垣提供指导思想之前,他们甚至还没有成熟的核心防护思路。
这样来来回回反复研讨计算力小半年,工匠对最终的取舍仍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。
所以最终的结果是,在新锐战列舰的设计上,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方案,同时还希望继续修改。
这在朱靖垣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设计经验是需要积累的。
战舰设计本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,是要不断的迭代升级更新的。
具体到一艘战舰上,建成之后也仍然是可以大幅度升级改造,修正原有问题和更换新设备。
完全不留余量的一次性设计反而是不成熟的设计,朱姆沃尔特那种设计问题跟有没有余量没有关系。
朱靖垣起身来到讨论的桌子前,那上面现在摆着一堆阶段性的设计图纸。
有几张接近定稿状态的整体概况图纸被摆在了最上面。
战列舰有三套,航空母舰也是三套。
战列舰一号方案,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,其他参数也为决战需求做了极端化的调整。
使用四座三联装三百六十毫米舰炮,主装甲厚度三百六十毫米,倾斜二十度布置,最大航速二十三节。
这就是一艘典型的“铁王八”,这防御水平在这个时代是明显超标的。
如果放在原有地球历史上,会成为仅次于大和的世界第二,远超衣阿华、黎塞留等新锐战列舰。
朱靖垣扫了一眼就直接放弃掉了,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想要这种很快就会淘汰的战列舰。
虽然设计方案有预留升级锅炉,把航速提升到二十七节的计划。
朱靖垣虽然也考虑着升级锅炉,但也必须做好不升级锅炉,直接用到淘汰的可能性。
二十三节是真的没办法加入航母编队活动的,二十七节都相对保守了。
战列舰二号方案,采用两种思路的混合并且折中,同时更倾向于更加传统的设计。
主炮降低到三座,主装甲厚度降低到二百八十毫米,仍然倾斜二十度布置,最大航速三十节。
在拥有完善的主次装甲盒的基础上,对主装甲以上的舰体上层建筑防护,也做了明显的整体强化。
战列舰三号方案,也是两种思路的混合方案,但是方向与二号方案相反,更加倾向于强化核心防护。
主装甲厚度提升到了三百毫米,放弃了主装甲向上延伸的上部装甲,上层建筑防护也有明显的取舍。
舰首完全没有装甲,只要被别的船撞一下就会“掉头”,参考历史上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。m.zwWX.ORg
在原世界的历史上,二战新锐战列舰基本都是最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