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魅(民俗怪谈)_巧诈不如诚拙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!随时会关闭!请到→→→点击这里

   巧诈不如诚拙4 (第1/3页)

    给兰朔讲这些东西,比预想中要顺利一些。因为他接受得非常快——他并不问“为什么”,只问“怎么做”。

    谢萦说完,他只直截了当地开口:“这里的规则,要怎么找?”

    少女想了想:“谚语、山歌、顺口溜、号子……总之,各种成文或者口头流传的东西都有可能。”

    其实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奇怪的习俗或者谚语流传下来,传到今天,已经没人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,但对于几百年前的先民来说,那是他们遇上鬼怪时保命的秘诀。

    谢萦并没有真的进过“界”,也不知道这里的规则应该是什么形式。好在,秭归县下辖只有8个镇、4个乡,地毯式地走一遍也用不了多久。

    行程就这么定了下来,她出门从来不做什么准备,都是说走就走,兰朔倒是认真考虑了一下,要不要沟通当地的政府、媒体,甚至高校——但再想想,事涉怪力乱神,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。

    于是,最后连司机都没带,只他们两人单独上路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日程的第一天,谢萦换好衣服从卧室里出来的时候,发现兰朔穿了身浅灰色的西装,正对着镜子打领带。

    其实并不是那种精致到头发丝的精英范,看起来很休闲,甚至显得有点漫不经心,不过莫名就带了种很随性的高级感。

    少女看看他,再看看自己。倒不是哪里逊色,只是毕竟年纪小,就算绷着也掩饰不住天真洋溢的青春气。

    ——等等,到底谁才是此行的主角啊?

    两个人的目光在镜子里对上,谢萦哼了一声:“你这一副‘领导下乡视察工作’的派头给谁看呢?”

    兰朔的手顿住:“……”

    于是这件西装外套最后穿在了她身上,虽然因为变成了Oversize而有点灌风……不过少女上下端详了一阵,又往兰朔手里塞了只笔记本和中性笔,终于满意了。

    真正的民俗调查需要仔细选择对象,但见鬼这种事可没有什么高雅低俗之分,从大爷到小孩都能说上两句。

    于是兰朔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,他直接拉了两个大旅行包的小额礼品卡过来——有这位在后面发礼品卡,大家回答的热情都十分汹涌澎湃。

    村镇人口流失严重,留守的多是老人孩子,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对习俗民谚漫不经心,来的老人多反而是好事。

    两人很快被一群大爷大妈和小孩子围在了中间,一时间周围七嘴八舌。

    因为不知道规则的形式,他们并没有限定题材,大家说的内容也相当发散。

    ——“老头深水找鱼窝”……这是钓鱼的顺口溜。

    ——“口里喊,手又招,喊情哥哥回来吃火烧”……这是谈恋爱的山歌。

    ——“新滩两道峡,不带老子就带杂”……这是表示故土难离的。

    兰朔一边录音,一边十指如飞地敲着键盘,谢萦则偶尔才写上几笔。

    不过两三个小时之后,大家积累的谚语习俗都说得差不多了,有人已经开始信口胡说,而话题也逐渐转向了奇怪的方向。

    一个大爷信誓旦旦道:“村头那边的坳坳里有个防空洞,以前都说小孩子去不得。”

    终于听到这种说法,少女眼睛一亮,连忙问:“为什么?那里有什么东西吗?”

    大爷讲得绘声绘色:“九十年代的时候,里面大白天就有怪动静,吱吱嗷嗷的,跟那个鬼在叫唤一样!给我们吓得咧……”

    谢萦顿时有点激动,还以为找到了目标,结果有大娘听不下去了,反驳道:“什么鬼不鬼的,村委早就组织胆子大的进去抓了,是王家老二不要脸,钻进去偷人!被拽出来的时候还光着膀子!”

    谢萦:“……”

    赶在话题往“王老二出轨史”转移之前,少女抹了把脸,表情已经有点麻木:“……等等,等等。大家说的这些都太正常了,有没有比较封建迷信的?”

    听说有“民俗学者”来采风,村委的陈主任过来拍照,正好听到她说这句话,闻言笑出了八颗牙:“哎呀,我们是移风易俗模范乡,那些一笔糟的东西早就不搞列!”

    之后几天也是这样的走访,期间两人还是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不过村民们相当热情,秭归是脐橙之乡,正是收获时节,便有人邀请他们去山上采摘橙子。

    周围青山梯田,山坡上种着大片的脐橙树,一眼望去漫山遍野,青绿里点缀着灿烂的橘金。

    谢萦挽起袖子,拎着竹筐兴高采烈地在田埂间转悠,过了半晌,回头的时候,才发现兰朔没有拿筐,不知道从哪掏出了台单反。

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